五三五节 大对决-《江山美色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到如今,所有羞涩的面纱都可以扯下,这次召集群臣的目的,只有一个内容,那就是……是否要出兵攻打东都?

    这是个让人振奋的话题,李渊提及的时候,殿下一片肃然。

    李唐群臣已不知多少夜这般讨论,经常商议到雄鸡破晓的时候也是司空见惯。

    殿下臣子有首义功臣裴寂、唐俭、殷开山,温氏三兄弟,长孙顺德,有老将屈突通,有太子李建成,秦王李世民,郡王李孝恭,还有一个却是步兵总管柴绍。

    柴绍本来并不配参加这种商议,可自从李采玉死后,他作战勇猛,身先士卒,在军中已颇有威望。李渊哀女儿之死,又同情柴绍的深情,再加上柴绍浴火重生,是以破格使用。

    李建成击败尉迟恭,趁胜追击,掩杀到了介休而返。他无需和弟弟那样,一口气追个数百里。

    穷寇穷追的事情,不需要他这个太子去做。大势之下,刘武周落荒而逃,就连太原都不要了,尉迟恭虽勇,却也只能一路败退。李世民追到楼烦的时候,终于稍微停了下脚步。

    非他疲了、累了,而是那里已是突厥兵的地盘。

    李世民饶是骁勇,现在也不好和突厥人起了冲突,毕竟他们还要倚仗突厥兵。安排李仲文等人守住太原,李世民得李渊旨意,匆匆回转,加入到这次最为重要的商讨中。

    现在提起李世民,谁都要挑一下大拇指,说一声,秦王好样的!玄甲天兵,天下难敌!

    李渊望见沉稳干练的李建成、勃勃英姿的李世民,心中难掩得意之情。这两个儿子,在他一手的栽培下,终于长成了苍天大树,可以独挡一面。

    眼下他手下,亦是群臣汇聚,有文有武,他不信凭借这些力量,还奈何不了萧布衣!

    但唯一遗憾之事,那就是元吉始终不成器,采玉又身死,每次念及此处,李渊都是心口隐约作痛。

    裴寂听李渊询问,当先上前道:“启禀圣上,依微臣的意思,暂时还不能向东都出兵。”

    李渊脸沉了下来,裴寂还是不知死活道:“想我军平了薛举,又战刘武周。虽收复了河东之地,但民生疲惫,此际适合修养生息,稳定边陲。若是妄自出兵,只怕百姓不愿。”

    裴寂说完,李渊的脸和锅底仿佛,谁都看出李渊的不满,也就明白了李渊的心思。可又多少有些不解,裴寂每次建议,其实都是不符李渊心意的多,可李渊为何还对他更是信任?

    只有长孙顺德幽漠淡远的望着,李孝恭无动于衷的坐着。

    在座之中,若论治国,长孙顺德和李孝恭都是稍逊,但若论计谋,这二人均是奇才。

    要知道李唐能有今曰,固然有兵将的勇猛善战,长孙顺德、李孝恭的分化连横的计谋绝对不能忽视。

    长孙顺德知道,李渊就需要一个裴寂这样的人。这种人,不需要太聪明,但需要明白李渊的心事,然后故意忤逆了说。这样一来,李渊的表情就表明了态度,更多聪明的臣子察言观色,当然明白如何去做。

    裴寂能坐到今曰的位置,绝非是因为蠢,而却是聪明,明白做人处事。因为这样,他才能不招人妒,因为这样,他才能让李渊更加信任。

    见李渊不悦,殷开山颤巍巍道:“尚书仆射的话,老臣不敢苟同。”

    李渊微笑道:“殷爱卿有何高见?”

    “高见不敢,只能说与圣上参详。”殷开山谨慎道:“眼下秦王才平刘武周,虽让刘武周逃亡草原,但我军士气高涨,当求一鼓作气。眼下最新军情,萧布衣已克黎阳……”殷开山说到这里沉默片刻,群臣默然中有些沮丧,李世民更是握紧了拳头。

    谁都没有想到黎阳这么快就破,黎阳一破,萧布衣的大军可说是长驱直入,河北军被动已极。他们不关心河北军的安危,只希望河北军能极大的消耗东都的兵力,可眼下看来,却已是不切实际。

    “兵败如山,依老臣来看,眼下河北军很可能脆败!”殷开山忧心忡忡道:“窦建德的河北军实在不比当年李密的瓦岗军强。要知道兵败如山,当年李密百万大军又能如何,还不是一朝烟消云散?我们已不能再等,若是让萧布衣抢占了河北,我只怕罗艺很快就要寻求依附。他当然不会舍近求远,要归顺太行山这面的我们,他投降的首选当是东都。眼下山东已快要全部落在萧布衣之手,江都的王世充、吴郡的沈法兴都已苟且残喘,对萧布衣造不成威胁。这些人见风使舵,若我等还不出兵,他们很可能一股脑的归顺过去,到时候,只有我等和东都抗衡,吃力不言而喻。我们若是出兵,这些人或许可见到希望,抑或反攻东都,对我等进取中原,大为有利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